如何开好“比赛型”班会
2013-05-01 08:29:46   作者:孙玉玺   来源:济南三中   点击:

【设计意图】本环节的设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水平的初测,了解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,便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教育。
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,非常的真实,那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该怎么做?(学生思考后回答,“把教室打扫干净”等。)
老师想让大家知道的是:同学们还可以做得更好!老师重新恢复大家进门时的场景,请五名同学去门外重新走进来,看他们是不是做得更好了呢?
(场景再现、表演体验)五名同学稍微商量后,依次走进教室并分头整理工具和打扫卫生。师:“如果你欣赏同伴的做法,请你给他最真诚的掌声。”(引导形成正确的群体舆论氛围。)
师:老师也同意他的观点,这次做得更好是因为他们“主动去做”,很了不起的四个字。请一位同学把它们写到黑板上。
【设计意图】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,并在找到问题之后及时解决问题,实现了学生从“知”到“行”的过程。改正后的思考、讨论和交流以及教师“鼓掌”建议的提出,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群体的自我教育,正确的群体氛围是学生道德水平进步的必要条件。
这两个导入设计都很好的创设了情景,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“真实的感觉”怎么叫走进学生的心灵?如果整节课只是个别学生的问答,那这节课不能说是成功的。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会,都有“切身的感触”他自己才会有真实的体会和感想。
四、班会过程如何攻克德育难点
班会课和一节学科课一样也应该有自己的主线和难点重点。不能面面俱到,要敢于直面难点,突破难点,这个难点不是像文化课那样的知识难点而是“道德”“情感”难点。
“道德”的难点往往是知易行难,很多观点和认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,不用做过多的讲解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。教师无需在这些地方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。而恰恰是该怎么做,是难点,特别是在社会的大环境和学生的小环境参差不齐的情况下,很多老师采取了“回避”或“弱化”的处理。
能触及难点而不回避,针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来进行分析解答,应该说是深化主题提升班会实用性的关键环节。体现了一个教师知识的全面性和对现实问题的处理技巧。
举例如诚信班会
对于高中生的认知程度:
1、讲哥们义气是不是诚实守信?对同学的一些“缺陷”是不是该直言相告?(应让学生清楚,诚实守信也是有条件的:区别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;对别人的尊重是前提;不能做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;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等)
2、想到了,说到了,但是做不到怎么办?(如何做到,不轻易许诺,但是许诺后就要尽力做到,可以分解把一个大的目标化解成若干小的目标一步步实现等)
3、面对一些网络谣言或者风言风语怎么办?(如前年的日本核危机,引发中国的抢盐潮,鼓励学生用自己在地理、物理等学科上的知识去自己分析问题,得出自己的结论。不轻信谣言更不去传播谎言)
五、班会过程如何打动学生的心灵
班会要求环环相扣,层层推进,要打动学生的心灵。
情景一: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在最后要有一个“高潮”或是宣誓、或是签字、或是歌唱等等。教师一开始不知道“新学生”会跟自己互动如何,放不开。而后来为了“赶”时间,甚至是自问自答。不像是在启迪教育学生,而像是教师自己的一场自我教育课。
情景二:班会在一个又一个“小品”“相声”“情景剧”中展开,教师成了“制片人”,站在一旁,看着学生的表演,课堂气氛活跃,大家沉浸在同学“精彩”的演绎中。最后教师升华主题和中心思想,对学生提出要求。整堂课更像是一堂学生的“课外活动课”和教师的单独演讲课。缺少了与学生的沟通,怎么体现打动学生的心灵?
 

班会热词搜索:比赛 班会论文

更多

上一篇:班会设计主题内容及问题参考
下一篇:如何设计组织主题班会